日喀则岗嘎镇“靠山吃山”实现华丽转身
信息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发布日期: 2018-07-11 阅读 次
岗嘎镇全貌。 记者 陈林 摄
核心提示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它反映了农业社会人们的生存发展之道。然而,定日县岗嘎镇虽坐拥位于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的区位优势,却曾一度在“守着金山过穷日子”的怪圈里打转。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高原大地,岗嘎镇群众开始奋力追求幸福生活,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开办旅馆饭店、出租藏式帐篷、加工销售特色手工艺品等,吃上了“旅游饭”,逐步走出了一条“靠山吃山”的旅游脱贫新路子。同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持续发力,加快岗嘎特色小城镇建设,发掘打造珠穆朗玛关帝庙和清军墓文化旅游景点,为岗嘎群众增收致富、过上好日子再添新动力,让岗嘎这片土地升腾起新希望、绽放出新活力。
岗嘎镇上的哈呼宾馆。记者 陈林 摄
1.守着金山过穷日子
发展旅游,离不开优越的区位优势和特色旅游资源来支撑。正是在充分发挥这两方面优势的基础上,岗嘎镇群众的这碗“旅游饭”才吃得饱、吃得香。
岗嘎镇又名“老定日”,是定日县老县城所在地,318国道横穿全镇,毗邻尼泊尔,是通往吉隆、樟木口岸的必经之地,也是观赏珠峰、卓奥友峰、洛子峰、马卡鲁峰等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的最佳位置。此外,岗嘎镇附近还有2处湿地(岗嘎湿地、查孜湿地),总面积约2.5万亩,水草丰美,景色宜人。站在岗嘎山顶往远处眺望,云朵抚摸的连绵雪山、平坦开阔的草场田园、星罗棋布的村舍、三五成群的牦牛尽收眼底。
尽管拥有较强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岗嘎镇发展仍相对滞后,群众市场观念淡薄,加上资金不足,很少有人依靠旅游业增收致富,大部分群众还挣扎在温饱线上。“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镇上只有两家旅馆,条件很简陋,来住宿的客人也不多。”在岗嘎镇经营喜马拉雅旅馆已有20余年的边巴老人回忆说。
除了喜马拉雅旅馆,当时生意最好的就数哈呼旅馆了。哈呼旅馆成立于1990年,西藏登山队和国内外其他登山探险队在攀登珠峰之前大多会选择在此驻足歇息,做最后的准备。“1982年,我父亲在镇上开了家小茶馆,后来慢慢做起了旅馆生意,刚开始只有23间土坯客房,房间里仅有一张普通木板床和被褥,院子里最漂亮的建筑居然是用水泥建成的厕所。”聊起旅馆刚建成时的情景,哈呼旅馆继承人旦增自嘲地笑了笑。
岗嘎镇残障人士民族手工业合作社内,工作人员在制作特色手工艺品。记者 陈林 摄
2.依靠金山走致富路子
进入新世纪以来,定日县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托珠峰旅游资源优势,开始扶持农牧民搞旅游服务业,着力改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在税收、贷款融资方面向旅游服务业倾斜,加大旅游服务从业人员培训力度,使群众参与旅游服务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哈呼旅馆的变化,是近年来岗嘎镇旅游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2002年接手哈呼旅馆的旦增,在相关部门的组织带领下前往云南香格里拉、丽江等地,学习先进的宾馆酒店经营管理理念,开阔了眼界。
“到云南参观学习后,我心里触动很大,在旅馆的硬件设施、服务意识等方面,我们都需要大力改进。”旦增告诉记者,2012年,他将哈呼旅馆原来的旧房子推倒,新建了哈呼宾馆,并于2017年贷款50多万元对宾馆进行了精装修。
如今的哈呼宾馆,拥有30间标准房、22间多床房,房间内电视、宽带、热水、空调等一应俱全,舒适温馨,干净整洁,服务员还能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旅游旺季时,我们这儿几乎天天爆满,平均每天能收入6000多元,这都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旦增笑着对记者说。
除了镇上到处可见的客栈、宾馆,特色手工艺品加工制作也是岗嘎镇发展旅游服务业的重要一环。
走进定日县岗嘎镇残障人士民族手工业合作社,记者看到十余位工作人员正在缝纫机前认真制作特色手工艺品,墙上挂满了数十种民族服装、手工包、特色玩具等。“凭借纯羊毛编织、纯天然染色、民族特色浓厚的优势,我们的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该合作社负责人旦增欧珠告诉记者,2017年,合作社收入达186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196人增收。
据了解,今后,岗嘎镇还将继续扩大珠峰旅游资源优势,通过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组建牦牛运输队、开发民俗体验项目、培养高山向导等,深入挖掘旅游致富潜力,让更多群众依托旅游业过上好日子。
除了吃上“旅游饭”,更让岗嘎镇群众欣喜的是他们很快就要搬进新房了。“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集中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改善城镇居民居住环境,拓宽群众致富门路。”岗嘎镇党委书记羊绍兵介绍说,岗嘎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3个新区,即岗玛、岗嘎、协嘎小区,可容纳266户1266人居住,目前民房主体工程已全面完工,新建道路总长度2.37千米,并配套建设卫生院、小学、综合服务中心、文化站等,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生活需求。
“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搬进新房子了,大家都很激动。我们一定不辜负党和政府的期待,通过努力把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将要搬进新居的岗嘎村村民达瓦说。
岗嘎山上即将竣工的关帝庙。记者 谢筱纯 摄
3.守护金山过好日子
特色历史人文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砝码,对增强旅游地文化内涵、提高市场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地处于珠穆朗玛峰脚下,但岗嘎镇的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却不容小觑,岗嘎山上的珠穆朗玛关帝庙和清军墓便是其发展文化旅游的两张“王牌”。
据记载,200多年前,清朝中央政府派遣大军同西藏地方各族群众一起,在珠穆朗玛峰脚下的岗嘎山一带,驱逐了入侵的廓尔喀军队,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了包括藏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当时,为保卫祖国领土牺牲的清军将士,被安葬在岗嘎山腰。同时,清军将士和当地群众还共同筹资修建了关羽庙。
2014年,相关工作人员在岗嘎山发现关羽庙遗址,经科学考证后,启动了恢复重建工作。如今,珠穆朗玛关帝庙主体工程建设已完工,大殿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红墙黄瓦,雕梁画柱,雄伟壮观,预计今年下半年向公众开放。此外,相关部门还对原清军墓进行了精心修缮。
“关帝庙及清军墓、古碉楼等,是中华民族团结御侮、保卫祖国的历史见证,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巩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是我镇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我们一定尽全力将其保护好。”羊绍兵介绍说。
除了打造文化旅游景观,根据定日县旅游发展规划,岗嘎镇还将借助优越的湿地资源优势,规划建设湿地生态游憩功能区,发展湿地旅游,让游客远可望雪山连绵,近可观野生动物,尽览四季之美。
岗嘎山山腰处的清军墓遗址。记者 谢筱纯 摄
“湿地生态游憩功能区建成后,将积极吸纳富余劳动力就业,让群众的‘旅游饭’吃得更好!”镇长强巴对岗嘎镇的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靠湿地致富,当然要以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为前提。一直以来,岗嘎镇严格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管护能力建设,将以往的草皮泥块羊圈改成砂石土砖羊圈,用铁丝网搭建草场围栏,严防湿地、草场遭到破坏,并积极开展植树绿化、卫生整治活动。
从“守着金山过穷日子”到“守护金山过好日子”,岗嘎镇依托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主动作为,在发展旅游服务、打造文化旅游景观等方面做足了文章,为群众增收致富、安居乐业提供了指路明灯。更可贵的是,岗嘎群众不等不靠、敢闯敢干,主动探索、奋力拼搏,在奔向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携手共进、互帮互助,让这片土地上的希望不断升腾、活力不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