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5365首页!
  • 新浪微博
    微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微博

  • 腾讯微信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

  • 手机APP
    手机APP

    扫一扫下载APP

  • 西藏旅游网
  • 智能搜索
  • 您当前的位置 :5365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聚焦 

    【西藏第九次党代会特稿】发展与“美丽”同行

    信息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王菲 温凯 发布日期: 2017-04-01 阅读 次

    为了不伤害一片红柳丛,阿里地区调整雅莎灌溉工程设计方案,为此不仅延长了工期,还增加了施工的成本和难度。

    “水渠为红柳让路”,是西藏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一个缩影。

    今年10月5日,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在拉萨市调研项目建设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绿色发展、文明发展,推进西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最大贡献”的重要指示,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底线、红线、高压线,狠抓制度建设,完善环保规划,严格环保执行,切实保护好西藏的碧水蓝天。如今,生态和环保,已经成为西藏发展进程中最响亮的关键词。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回望过去的五年,西藏发展的脚步,始终与“美丽”同行。

    保护优先——

    高原生态屏障功能稳定向好

    每年初冬,在被誉为“拉萨之肺”的拉鲁湿地,随处可见成群的黑颈鹤、黄鸭在悠闲地觅食和栖息。

    目前,西藏共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面积占到了全区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拉鲁湿地和全区许多自然保护区一样,保护措施不断细化、保护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功能进一步扩大。

    前不久,自治区水土保持局与西藏城投公司签订了一项关于“市政项目建设同时预防水土流失”的协议。目的是让市政建设的相关单位树立水土保持意识,预防水土流失。

    像这样的措施,还有很多很多。

    在措勤县扎日南木错鸟岛上,成群的候鸟翩翩起舞。

    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保护先行、生态先行,已经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

    中国科学院发布的《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2008—2014年)建设成效评估》报告显示:高原生态屏障功能稳定向好,西藏仍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一组组权威数据是最有力的注脚——

    高原生态系统整体稳定,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近20年来,高原生态格局的变化率低于0.15%。地面植被覆盖度呈小幅度上升,覆盖度增加的区域面积占全区国土比例66.5%,生态系统结构改善;

    沙化面积减少,工程区风沙治理成效显著。防沙治沙工程实施之后,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0.71万公顷,年均减少1.53万公顷。极重度沙化土地向重度或中度沙化转化。雅江河谷(曲水—桑日段)典型观测区的统计结果表明,灾害性沙尘天气由2000年的85天下降至2014年的32天;

    退牧还草促进了草地恢复,提高了农牧民收入。工程区内植被覆盖度比工程区外高9.9%至22.5%,平均提高16.9%;

    农牧区清洁能源使用率大幅提高,农牧民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新型清洁能源使用率达65.6%,减轻了对林草生态系统的破坏;

    天然林与自然生态区保护初见成效,野生动植物种群恢复性增长。天然林保护一期工程实施以来,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增加0.9%。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41.37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3.9%。受保护湿地面积430.8万公顷,占全区湿地面积的65.98%。珍稀野生动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种群数量增加显著;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步提升,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稳定向好。生态系统水源调节作用波动中提升,工程实施前后相比增加了2.65%,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稳定保持;生态系统防风固沙作用开始发挥,主要风沙区沙化强度减弱;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2.56%,固碳功能稳中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