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5365首页!
  • 新浪微博
    微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微博

  • 腾讯微信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

  • 手机APP
    手机APP

    扫一扫下载APP

  • 西藏旅游网
  • 智能搜索
  • 您当前的位置 :5365首页 > 行业管理 > 服务标准化 

    西藏生态旅游发展创新做法 ——记巴松错旅游景区生态旅游发展之路

    发布日期: 2017-08-21 阅读 次


    旅游业是最具潜力、最具带动性、最具成长性的绿色产业,长期以来,西藏旅游业牢固树立旅游既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受益者、也是贡献者的可持续旅游观念,将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环境可持续性作为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将环境保护、专业精神和文化价值等融入到旅游发展过程中,努力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把西藏的冰天雪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推动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吃饭的两难问题,真正通过把生态环保作为基础、把旅游发展作为动力,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巴松错旅游景区即是西藏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一例典型案例。

    一、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巴松错

    巴松错生态旅游区距工布江达县90公里,距318国道40公里,距八一镇120公里。巴松错湖面海拔3464米,全长15公里,宽3公里,湖呈新月形,总面积37.5平方公里,湖水面积26.5平方公里,湖水平均深度为60多米。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巴松错旅游景区1994年被列为西藏自治区风景名胜区,1997年被国家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被世界旅游组织列为世界旅游景点,青少年活动营地。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4A级景区,2002年被国家林业部认定为国家森林公园。目前,巴松错旅游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已进入了终评阶段,即将成为西藏自治区第1家自然风光类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二、创新生态旅游发展之路

    (一)狠抓宣传教育,着力提高生态文明意识

    为深入贯彻自治区脱贫攻坚生态保护转移就业岗位精准对接工作,加大景区保洁员数量,当地为江达乡、巴河镇、错高乡、仲莎乡、江达镇、金达镇(三镇三乡)共争取到景区保洁员和生态旅游岗位共计132个。为使景区内资源科学利用,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了《景区环境卫生保护管理制度》,主要有《巴松错风景旅游区古建筑、古树保护制度》《巴松错风景旅游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等10项资源与环境保护制度,并投资18.6万元,在318国道及景区道路沿线大型、中型广告牌上粘贴了环境保护宣传标语,在景区内部制作了小型趣味环境保护宣传标语。此外,当地广泛深入的开展了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进一步强化了广大游客和群众的环保法制观念和生态文明意识,抽组专人到景区(点)和周边村镇宣讲相关环保意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教育。对景区制定相关环保制度,对相关旅游企业进行了环保法规知识的宣传,使得有效的提高了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严格落实政策,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1.针对景区行车、停车秩序不规范的现象,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景区要求,结合景区六乱治理,对上述秩序进行了集中规范。完善了部分行车、停车标志、及时清理景区各种牛皮癣”100余处,并落实责任做好日常管理。

    2.通过不定期检查318国道、各景区停车场、景区周边村镇、景区外部环境、景区厕所、景区绿化、景区水环境、经营环境、景区标识系统、景区内村庄环境卫生情况,基本消灭景区内外环境脏、乱、差现象。

    3.主动开展景区环境检测,通过县环保局对巴松错景区环境检测报告显示,巴松错景区内的噪音、地表水、空气质量均能达到国家标准及要求

    4.景区与乡镇联合出台了门前五包政策(包卫生、包绿化、包公共设施、包监督、包安全),该政策结合景区实际情况,对周边的商贩、家庭旅馆、餐饮店和乡镇各单位的环保责任进行落实,禁止在景区内外乱堆乱放、乱丢乱刻、乱画乱涂,造成环境破坏。

    5.巴松景区内宾馆酒店、家庭旅馆、餐饮店等垃圾由景区垃圾清运车统一清理,在错高乡政府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此外,巴松错景区专门制定了《风景区厕所管理制度》,制度要求景区内每一处厕所均有专人负责清扫、保洁工作保证厕所内无污垢,无便渍,无纸屑、无异味,无秽物;厕所粪土均有景区抽粪车统一清理进行填埋,旺季进行一日一清、淡季进行三日一清。

    6.对结巴村、林则村分别投入670余万元和200余万元,进行民俗院墙改造,使两个村庄面貌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为提升游客和景区周边村民的环保意识,在景区醒目位置增设了相关环保标示标牌。

    (三)立足当地实际,加强生态旅游建设投入

    一直以来,巴松错旅游景区建设力度不断增大,仅2014年以来景区建设投资金额就达2亿余元,其中国家投资1亿余元、地方投资2416万余元、社会投资1330万元、景区开发企业投资1000余万元,分别对景区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进行了建设。

    为积极打造巴松错精品旅游景区,当地投入841.84万元资金,开展环境整治类项目11,主要有:巴松错湖心岛片区河滩环境整治项目,项目总投资189.06万元;湖心岛片区环境绿化整治项目,项目总投资152.97万元;巴松错景区大门至湖心岛片区景区道路两侧绿化环境整治项目,项目总投资95.72万元;巴河镇花坛整治工程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6.56万元;巴河镇至巴松错景区沿线环境卫生整治项目,项目总投资46.69万元;湖心岛至结巴村公路沿线环境整治项目,项目总投资40.04万元;巴松错景区内部经幡清理整治项目,项目总投资5.18万元;巴松错景区错宗寺景观整治项目,项目总投资50.45万元;巴河集镇环境卫生整治项目,项目总投资61.78万元;错高乡环境专项整治项目,项目总投资94.49万元;巴松错旅游公路整治项目,项目总投资88.9万元。此外,实施基础设施建设2个共124.15万元(游步道、停车场等);旅游扶贫设施类114.54万元(农牧民售卖亭);景区标准化建设及服务提升类5120.6万元(服务标识体系、语音讲解、大型标识牌、服装规范统一、服务提升等);项目预备费60万元。

    通过加强景区周边硬件项目建设,巴松错景区沿线、景区内部环境卫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绿化面积大幅提升,景区内无卫生死角、水体污染、乱堆乱放,且垃圾箱等卫生设备造型、颜色与景区相关建筑、设备、环境相协调。

    三、生态旅游富民成效

    近年来,国内外来藏游客量不断增大,特别是巴松错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逐年在不断的增长,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和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把发展当地旅游业作为农牧民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牧民群众的增收致富。

    为有效提升当地乡村旅游品质,切实富民增收,景区积极推动旅游示范村建设相关工作。2015年打造周边的结巴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全村已全部通车、通电、通水、通网络。村里机动车辆可方便进入村内,自来水、电力供应稳定,村内可接入互联网,并有WIFI覆盖。村内统一发展建设规划(县政府批准实施);有经营管理组织,该组织有章程和人员,负责对本村旅游的管理服务,受理旅游者投诉等;有路灯等公共照明设施(主要街道能够照明,时间为晚上天黑至零时前);有自助旅游标识导向系统(藏汉文字,每个叉路口都有,外地游客可以方便认清方向);有停车场(可以集中停放,也可以分散停放,但停车位总数不小于家庭旅馆总床位数的五分之一);有垃圾收集设施,垃圾箱数量充足,定期处理,有集中的垃圾处理场所;有水冲厕所,厕所无异味,干净整洁;简单医疗救助服务;有为游客服务的旅游娱乐、休闲、购物的设施和场地,销售具有本村特色的土特产品和手工艺品。

    2014年至今,当地从扶贫专项资金中安排110万元对结巴村21户家庭旅馆进行了庭院改造和改厕改浴;2015年从生态旅游专项资金支出50万元给结巴村5户较好家庭旅馆每户资助10万元,用于环保设施改造建设及服务提升;20151月开始对结巴村全村进行了无线网络覆盖,20151月至20162月减免相关使用费为10.1万元。围绕脱贫攻坚将错高村、错久村的弱势群体和无稳定收入的群众安排到风景区管理局工作;引导罗池村、杂拉村的群众经营马匹租赁和旅游运输,带动就业致富;引导结巴村、木巴集镇群众经营家庭旅馆和餐饮服务。下一步将积极引导错高村建设错高村古村落,依托当地原生态资源和人文风情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当地农牧民群众增收。

    2015年,带动当地农牧民参与旅游服务的有359家、898人,实现经营收入2025.8万元,实现了当地生态环保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双赢其中:当地参与家庭旅馆项目55家、参与人数138人、实现经营收入701.8万元;参与租赁马匹、服装项目26家,参与人数65人,实现经营收入38.9万元;参与出售土特产项目42家、参与人数255人,实现经营收入702.2万元,参与餐饮服务项目55家、参与人数138人,实现经营收入208.1万元,参与旅游运输72户,参与人数128人,实现经营收入225.3万元;民工收入项目(搬运)26户,65人,实现经营收入42万元;参与其他项目83家,参与人数109人,实现经营收入7.45万元。

     

     

     

    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

    2017820